讓還在唸大學的我萌生想要玩遊戲實況的念頭,
並於2012年7月正式經營實況。
當初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位在實況界可以建立談論各種話題的直播台,
以匡正台灣實況界避談中華民國政府政治及以和為貴的歪風。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在經營上沒有得到實況界的支持,
長時間的遊戲時數讓我錯過了體驗生命的機會,
我在日復一日地轉播遊戲間慢慢對各種現實中的事物麻木。
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當天,我因為工作及現狀考量,
毅然停用實況台帳號,暫時揮別實況的圈子。
--
不過當時我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
當年超過正常工時的加班壓縮了我的生活:我想要讓工作不只是為了賺錢。
有人也許會說:「工作就是要賺錢,不然你怎麼生活下去?」。
但隨著近年來禮物經濟概念的傳播,台灣島內漸漸出現剩食餐廳和免費商店,
大幅翻轉我們以前「沒有錢就活不下去的思維。」。
因此我去年6月決定為愛出走,
展開了長達半年的自由談心x無價擁抱(FreeTalks & Free Hugs)之旅,
並在旅程中盡量不依賴金錢:因此我在全台各地搭便車、沙發衝浪,
甚至住到當天活動參與者的家裡,這一切都不是我能用金錢回報的。
雖然在旅程開始前,
我早已熟知當下我們所處的父權社會及中華民國政府等問題,
但我並不是一無所獲的:我與我自己的慾望和解,
告別了自以為是的迷戀,並在新的一年結束了我的旅行。
現在,我還想為性別平等與台灣建國做出更多貢獻,
於是我想到了以前的遊戲實況。
--
想到遊戲實況不是空穴來風的,
早在我半年前進行Free Hugs有閒之餘,我就很常在閒暇開實況自娛。
而想回來實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進行Free Hugs本身是完全不求回報的,
我並不能在進行活動時擺桶子求打賞,我也不應該這麼做。
但遊戲實況本身是可以為求繼續營運下去而求贊助的。
我想重回實況,並藉著直播平台來影響更多人的想法,
讓他們知道在娛樂之餘可以吸收到不同的新知識及想法,
並透過互相學習進而幫助彼此現實的生活處境。
...
正式回歸實況行列也3週餘,相較於當年我實況的習慣,
這次我的確是有備而來的:不管觀眾有多少人,
我都會盡我所能地認真玩遊戲。
我會將每次實況剪輯成10~15分鐘的影片上傳至Youtube,
也會盡我所能提我想要提的社會議題,畢竟生活就是政治。
只是,目前對電競產業不友善的中華民國政府仍未有改善的跡象,
我這次5月進行的 TEKKEN 鐵拳系列計畫沒有接觸到廣泛的人群,
因此進行地有些挫折。
--
也許我從實況想要養活自己的想法是錯的吧,
從毫無所求的Free Hugger變成培養個人形象的實況主,
任誰都會不習慣吧?
只是在資本主義底下我仍舊沒有勇氣實踐回歸自然與萬物共處,
也沒有決心跳脫舒適圈實踐不依賴金錢的生活,
我終究是選擇了阻力最小的舒適圈,
躲在家世的背後做自己想做的實況。
--
twitch.tv 實況的確有如社群網站一樣,
其在平台上的互動有如臉書交友一般,差別在於,
每一位Twitcher用來互動的方式是開台,有些人喜歡開台,
有些人喜歡看台,分別用不同種方式建立連結。
但我特喜歡Twitch的互動,因為每個實況主都是主角,
在開台的狀態下,我們能用視訊(不一定要開鏡頭)的方式認識彼此,
台主能用言語去與觀眾互動,得以藉此有第一時間的互動,
藉此交流不同的語言和想法,這與只用文字的互動絕對是有差距的。
因此,完全專注於當下是可能的,當我們全心全意地遊玩遊戲,
全心全意地看各種影集,全心全意地交流互動,
每分每秒都理解著遊戲的內涵,每分每秒都為這些作品付出,
進而保存了各種我們過往經歷過的一切,
讓這一切能有機會再重現給其他人體驗。
--
台語實況是重回實況界的第一個目標,我希望藉由台語文新知的傳遞,
讓台灣島內的實況風氣漸漸導向實質的交流互動,
而不是膚淺娛樂、看被人嚇或者是kóng kàn ōe(講幹話)的場所。
我也希望我能藉由我的想法,讓實況界的觀眾們了解更多他們不認識的事情。
於是kóng-kàn-ōe(講幹話) 變得沒有必要,
因為每個帳號背後都是真實生活在這個星球的人類。
當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我們才真能毫無利害關係地連結在一起,
並共同建立一個族群平等的新社會。
--
全台Free Hugs的活動已於2017/3重新啟動,
如果有參與者願意無償協助拍攝紀錄的話,
我將會義不容辭地到該城市進行活動,隨時歡迎有意願者與我聯繫。